作为徐沟镇第一个撤村建居的社区,近年来,西北坊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为方向,“多方联动、共建共享”为抓手,从强化党建阵地、聚力民生服务、铸造文明新风全面发力,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精致社区创建工作。
强化党建阵地 布好精致社区“先手棋”
加强党建引领,精细到“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精细划分网格,在网格划分上管理更精细,结合辖区各小区人员复杂情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等特点,将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15个微网格,配备网格员5名,紧紧围绕社区治理的难点、痛点问题,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精细化网格服务,真正做到服务居民“零”距离,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布局红色阵地,服务到“家”。打造集党员教育、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西北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设置村史馆、文化活动室等服务载体,服务站共设有6个空间、8个功能室,通过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健康大讲堂、初心课堂、书香悦读等社区邻里活动,做优民生服务、强化治理效能,持续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颜值”和“涵养”,以党群服务“出圈”推动群众幸福生活“入圈”。
坚持联建共建,志愿暖“心”。不断盘活党建资源,坚持联建共建,与辖区企业商户、学校共同谋划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作为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要载体,立足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反诈防骗进社区,关爱辖区空巢、独居、孤寡老人等活动,将有温度、有鲜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聚力民生服务 投准精致社区“关键棋”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完成北大花园回迁安置房398套,积极做好配套保障服务,回迁小区内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设施便利,各类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齐全,为村民回迁入住提供了优越环境。精准布局社区食堂,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和“政府主导+社区平台+第三方服务”模式,满足辖区各个年龄段人群服务需求,特别是对60岁以上老人享受8.8折优惠;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享受8.5折优惠,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家的味道”。针对有用餐需求但没时间堂食的居民群众,提供统一打包配送服务,方便群众在家就餐。
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采取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常态化征集群众关心议题,广泛听取群众反映,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问题清单,开展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15次,受益群众100余人。
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为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构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的和谐宜居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变“等居民求助”为“主动上门服务”,掌握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生活需求,打造老年活动室,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提供多元为老服务,让辖区各族老年群众在社区实现“老有所养”,享受身边幸福生活。紧扣辖区青少年兴趣爱好及成长所需,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亲子课堂、安全知识学习等多项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铸造文明新风 下实精致社区“长远棋”
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筹运用现有各类公共服务阵地和设施,延伸服务触角,将文明实践大讲堂、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儿童乐园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打造居民教育、学习、休闲、娱乐的“打卡地”。开展文艺下乡、社区运动会、法治宣传、困难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五十余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群众,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站”。积极弘扬健康生活方式,依托徐沟镇杨氏太极拳队,吸引居民每日早起打卡锻炼,在全社区形成健康生活新风尚。
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致力于打造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的社区综合服务体。成功引入幸福里超市进驻,各类生鲜、米面粮油、休闲食品、日用百货等应有尽有,不仅极大地便利了辖区居民的生活,还为社区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打造特色商业步行街,建设商铺及室外露天摊位80余间,起到扩大居民就业、激发消费活力,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繁荣夜间经济的良好效果。
丰富居民文化食谱。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等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图书馆藏资源丰富,有图书5000余册,儿童读物更是以八大智能分类作为图书选品依据,更好地满足孩子成长多元智能发展需要;举办“图书沙龙”,调动居民阅读积极性,提升阅读体验和幸福指数,积极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小”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打造社区文化食谱。
西北坊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坚持“精致、精细、精美、精准”的内在要求,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加大网格管理力度,完善各项服务机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周乘漫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