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阔步前行“洁”尽全力向美而行

时间:2024-05-20 09:13:02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千万工程的关键切入点,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环节。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清徐县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先洗脸再化妆,以九个一扮靓乡村颜值,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擦亮底色。

“千万工程”阔步前行“洁”尽全力向美而行 图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千万工程的关键切入点,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环节。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全面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清徐县坚持因地制宜、系统施策,“先洗脸再化妆”,以“九个一”扮靓乡村颜值,绘就和美乡村画卷,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擦亮底色。

实施一项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实施百村环境整治,从2021年开始,我县启动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项目。目前全县纳入实施乡村建设的村庄有36个,其中已经完工或基本完工的村庄有15个,正在建设中的有8个,正在前期准备的13个,计划总投入资金约26.7亿元。目前完工的村共计完成雨水管网铺设137621余米,污水管网铺设175927余米,供水管网铺设191740余米,道路硬化1188910余平米,有9574余个院落(户)的农户实现污水入户,直接受益人群达4万余人。乡村建设的实施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出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极大提升。

打赢一场厕所革命硬仗。去年全县农村户厕改建完成4827座,从2019年开始累计改造户厕61194座,覆盖率达到95%。并组建户厕管护队伍,明确管护职责,按照“专人管理、快速维修、及时抽取、科学利用”的原则,建立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运之后科学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厕所革命使农村群众用上了卫生厕所,不用“上楼”也能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探索一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我县完成6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7.5%。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人口密度大的村庄,采取“单独建站+连片建站”的方式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目前全县共有18家污水处理站,服务周边23个村。对于具备接入污水管网条件的村庄,利用污水管网集中收集,再统一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共覆盖村庄35个。对于人口较少的村庄,建立污水收集池,同时配备7辆污水拉运车,将其拉至就近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共涉及13个村庄。同时全力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精准治理,投资5647万元,完成5个沿河村庄的污水集中收纳治理工程,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基本没有大面积黑臭水体,基本闻不到臭味,我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推行一个生活垃圾全链条处置模式。我县探索推行政府“买单”模式,由乡镇直接和社会化服务公司签订合同,目前我县有7个乡镇交由3个社会化服务公司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效解决了“看得见却管不着”的难题。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全转运、全焚烧、零填埋”,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明显提升。柳杜乡南青堆村推行“垃圾不出院”,以户为单位定向发放垃圾桶,每日定时上门收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孟封镇杨房村实施网格化管理,设置环境卫生监督员,做到“一网格一保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日常保洁不留死角。

铺开一场集中整治行动。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安排部署会,围绕“五清一改”重点任务,制定印发任务清单。并成立农村人居环境专项督导检查组,对县域内所有村庄进行分片调度、随机调度、每周调度,形成严的基调。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一个月以来,累计发现问题159条,清理生活垃圾1.6万余吨,整治农村乱堆乱放4000处,“三线”维护梳理3万余米,残垣断壁整治140余处,田间地头整治970余处,农户庭院整治17017户。

制定一套规章制度。完备的规章制度让环境治理的每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孟封镇杨房村沿街商铺较多,特制定门前三包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和责任内容,回答了门前三包“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东于镇东高白村将人居环境整治写入村规民约,单独专列一章,共包括八条内容,比如各户建筑垃圾要自行清运,期限为7天;载货车辆(如大货车、农用车等)、工程车辆(如挖机、铲车、吊车、搅拌车等)不得在村内道路上停放,要停放在村外停车场。

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孟封镇杨房村探索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每季度围绕落实“门前三包”、支持户厕改造、规范禽类养殖、庭院卫生、培养乡风文明等内容进行一次现场入户考评。若农户季度考评得分90分及以上的,按不高于本村总户数5%的比例,奖励一张价值10元的兑换券;若农户连续三个季度90分以上,给予“红榜”公布;若农户季度考评得分60分及以下的,第一次给予警告一次,并要求一周内整改完成,未完成整改或没达到要求的给予“黑榜”公布。“红黑榜”激发村民主体意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东于镇东高白村推行积分制,明确加减分情形,让环境治理的每个环节均有规可依。其中清洁卫生1分,绿化美化1分,乱搭乱建、出现两违的一次性扣5分,增强了村民“主人翁”意识,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一批示范典型。柳杜乡南青堆村实行“垃圾不出院”,以户为单位定向发放垃圾桶,每日定时上门收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孟封镇杨房村依托网格化管理,结合实际保洁员人数,做到“一网格一保洁”。每个网格由1名村“两委”干部和1名网格员担任组长,若干名党员、村民代表任环境卫生监督员。每个网格都要公布责任区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由网格组长督促保洁员按时上岗,对负责区域卫生进行清扫,确保日常保洁不留死角。柳杜乡以数字赋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引进“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平台”,安装摄像头353个、智能喇叭302个,覆盖全乡主要道路、村委会、村民聚集区等,实现乡对村、村对民的一屏统管。数字化平台以摄像头为“眼”,以智能喇叭为“口”,结合AI功能,对乱扔垃圾、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规范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远程喊话,及时发现、监督和警示各类不文明现象,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造就一批美丽经济。柳杜乡南青堆村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容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通过抓“六乱五拆”、抓常态管护等,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变,为乡村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并结合其汾河百公里示范带、紧邻滨河西路的区位优势,创新谋划“滨汾水岸·轻奢营地”文旅项目,以乡村经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带动4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徐沟镇西怀远村践行艺术改变乡村的理念,多措并举改善乡村面貌,流转土地种植油菜花和“网红草”粉黛乱子草,还请来国家顶级美院的艺术家们,把村里的墙壁画满彩绘,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美丽乡村变身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

 

“千万工程”阔步前行“洁”尽全力向美而行 图2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