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清徐县徐沟镇清德铺村绿意盎然、果蔬满园、丰收在望,村民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近年来,在省、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的带领下,清德铺村壮大清德铺红薯种植和清德铺元宵加工产业优势,打通村民致富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44岁的贾晋斌在清德铺村新一届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然而,刚刚上任的他面对的却是村集体经济账面仅有四毛七分钱的窘境。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就必须先搬掉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贾晋斌与村两委一班人商定,首先解决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土地确权。
清德铺村是有名的上访村,土地确权工作困难重重。贾晋斌组织村两委一班人敲定思路,统一思想,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打算,天天上午开两个小时通气会。“他一天得说15大壶水的话。”村民们这样说贾晋斌。
土地确权工作推进中,村两委倒排工期加班赶,用心用行感化老上访户,齐心协力攻克难题。当年10月,清德铺村土地确权工作在经过四议两公开后全部完成,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红薯种植在清德铺村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从清光绪时期就开始享誉龙城,是原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有这么一个优势产品,村民却守着‘金饭碗’没饭吃。”贾晋斌把红薯种植产业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抓手,针对红薯品种老化、产量受限的问题,开辟试验田,聘请农业专家选育品种,亩产从15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以上,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产量提升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清德铺村红薯种植亩数逐年增加,并带动周边村红薯种植,辐射面积达2万亩。目前,清德铺村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玻璃连栋大棚红薯育苗基地,年产红薯种苗800万株。
同时,清德铺村拉长红薯产业链,引进红薯加工,衍生红薯片、红薯粉、红薯小食品等各种红薯产品,根据营养成分的差异,用红薯茎蔓、叶子进行饲料和食品加工。举办红薯插秧节暨知青重返故乡、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发展多功能红薯,特别是种植富硒红薯,开办“全薯宴”,专业策划出70多品种1500道菜的“全薯宴”的新菜谱。在贾晋斌带领下,全村把红薯优势产品做成优势产业,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元宵加工在清德铺村有20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屡屡被当作“黑作坊”查封。
贾晋斌上任后,在村两委的统筹布局下,由村集体和农户共同成立清德铺元宵合作社,按“五统一、一独立”标准规范元宵加工行业,其中,五统一即服装、原料、工艺、招牌、配方统一;“一独立”是指独立经营。经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考核,元宵加工从业人员全部办理了健康证。村里开通了元宵产业公众号,生成了二维码,各家质量销量好不好,大家一目了然。
目前,元宵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去年元宵节期间,清德铺桂花元宵销量达30万公斤,经济收入180万元,户均收入3万元。贾晋斌表示,今后将继续在销售渠道、元宵口味、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让清德铺元宵成为全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贾晋斌率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两委引导支持村幼儿园加强软硬件建设,通过评星上等级,让村里的52名幼儿留在家长身边,让村民安心干事业。开设老年大讲堂,通过口口相传,传承好家风、好村风。为村民建设文娱活动场地,让曾经在大马路上跳舞的妇女们,有了自己的大舞台;为青年村民增设活动场地,让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各得其乐。
蓬勃发展的经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邻里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清德铺村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谋发展的生动景象。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