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头村的“逆袭”

时间:2024-09-06 10:08:48   作者:张美玲李迎香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汾河蜿蜒入清徐,沿岸流经第一村,名曰长头。西谷乡长头村不仅是亚圣孟子的后裔居所,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晋中平川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曾在晋中抗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西谷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长头村坚持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搞活生态旅游,在...

汾河蜿蜒入清徐,沿岸流经第一村,名曰“长头”。西谷乡长头村不仅是“亚圣”孟子的后裔居所,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晋中平川秘密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曾在晋中抗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西谷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长头村坚持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搞活生态旅游,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路“逆袭”!

“小长廊”传递“好声音”

在党建引领、红色教育上取得新成效。“以前村里边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有了亚圣广场,还有健身器材、篮球场,村民的生活有滋有味。”长头村党委书记孟定昌自豪地说道。近年来,长头村充分发挥“亚圣”后裔居所和“红色渡口”遗址的独特优势,以“赓续红色血脉”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要抓手,聚力打造“亚圣广场”和“党建村史文化长廊”,为村民搭建起红色教育平台,将党的“好声音”传进千家万户。

“民心路”通向新生活

在通路连心、强村富民上取得新成效。“交通便利了,生活更方便了,收入也增加了!”一位村民开心地说。为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长头村先后完成“一道(新榆古路进村道)一路(旧榆古路)”硬化亮化工程,“一渠(太榆退水渠)两路(东环村路、西环村路)”整治项目,推动“两横两纵”大街改造,条条“民心路”扩宽了玉米、梨、葡萄等产物的销售渠道,带动了饺子厂、小食品加工厂、家具制作经销等产业的营收效益,推动约4000平方米仓储物流基地每年为村民增收约350万元,架起了百姓的“幸福桥”。

“河滩地”留住年轻人

在优化环境、生态兴村上取得新成效。“曾经的河滩已变身成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内一老人感慨道。为了彻底改变河滩脏乱差的情况,村“两委”班子组织党员干部清理河道,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如今,汾河二坝闸桥引水防洪,湿地公园景观优雅,自行车道延绵向北,三国文化广场积淀深厚,儿童游乐场内欢乐不断……长头村逐渐成为年轻人享受自然人文之美、发现生活乐趣的“梦里老家”。                        


标签:头村  亚圣  村民  汾河  民心路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