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需要多措并举、同向发力,不仅要“轻车减负”,更需要“壮马赋能”。今年以来,我县科学配置乡镇编制资源,积极推动编制资源下沉,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
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优化调整乡镇编制资源配置。根据“基础编制+统筹优化编制+周转编制”模式,印发《清徐县统筹调剂乡镇编制资源工作方案》,建立“1+4”差异化测算编制核算体系和标准,根据服务人口数、辖区面积、行政村(社区)数量和个性化因素4类指标进行优化调剂,为清源镇、徐沟镇各增加2名事业编制,东于镇增加1名事业编制。
加大编制支持力度。通过减上补下,将35名县级事业周转编制调剂至乡镇用于人才引进周转使用,最大限度激活编制效能,为基层重点工作开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今年以来,通过“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全县各乡镇共计招录“一村一名研究生”14名,招录基层选调生12名、公务员15名,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
统筹编制资源使用。打破编制使用壁垒,加大基层各类人员统筹使用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行政、事业编制资源,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待遇统筹保障、干部人事统筹管理,将“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编制乡镇岗位目录,每个岗位都确定负责人员,通过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一人多岗和多人一岗相结合等方式,科学合理统筹人员力量。
通过优化调整,基本实现各乡镇编制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匹配、相适应。一是强基固本,保障基层职能。将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的44%作为基础编制,充分保证编制资源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方面的支撑作用。二是差异调配,推动特色发展。结合乡镇功能定位差异,推动编制资源由“编多事少”向“编少事多”的乡镇流动,为拥有特色产业、工业产业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核增编制。三是动态调整,激发编制使用效能。对编制调整后使用效益不明显或长期未使用的及时收回乡镇事业“周转池”,向急需紧缺的乡镇投放,在工作实践中持续健全完善编制核算体系和标准,通过调剂,切实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