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温暖的阳光穿透保温膜照耀在大北村的温室大棚内,一股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村民保柱忙碌地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收着成熟的小白菜。从收割到称重,再到捆扎、装车,一辆货车上渐渐堆满了整齐排列的白菜,准备运往市场。肉牛满脸喜悦地说道:“我今年经营着两个大棚,占地两亩多,第一茬种的油菜,第二茬又种了菠菜和西芹,现在种的是小白菜。自从大棚经过改良后,蔬菜的品质好了不少,过来批发的蔬菜商特别喜欢我种的菜,挣得也多了,日子越过越好。”
大棚蔬菜种出乡村好“丰”景走进清源镇大北村,一排排设施大棚整齐划一地矗立着,温室之内,成片的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油麦菜、西芹、小白菜与油菜交织成一幅翠绿的画卷,宛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洋溢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农户们在这片绿色的世界里忙碌着,他们的交谈声与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温室之间。他们手握镰刀,小心翼翼地收割着成熟的蔬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大棚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大北村充分利用了离市区近、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蔬菜生产朝着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品相好、口感佳且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与消费者的喜爱。这些新鲜蔬菜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金钥匙”,也写满了农民在致富路上的奋斗和收获。一座座生机勃勃的蔬菜大棚,日益成为大北村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强劲动力。
日光温室引领棚菜产业新风貌村民荆和平捧着一捆新鲜割下的油麦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他感慨道:“今年的蔬菜长势特别好,产量高,品质也好。这一切,都得益于村里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它为我们带来了稳定且可观的收入。”在传统蔬菜大棚的基础上,村民们及时调整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建起了新式温室大棚。这些大棚全部采用了钢架无支撑玻璃幕墙设计,这一结构不仅科学合理,确保了良好的透光性和充足的光照,为作物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棚内还配备了各类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设施设备,这些现代化设施的广泛应用,使得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均实现了显着提升,成为农户们的得力助手。
据统计,大北村目前有蔬菜大棚1000余座,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每亩地单次产量可达到6000—8000斤,而每日的蔬菜采收上市量可达150余吨,这不仅充分满足了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还远销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多渠道销售助力蔬菜畅销市场大棚蔬菜的丰收盛景,离不开大北村村“两委”的积极引导和村民们的辛勤付出。为确保蔬菜的顺畅销售,大北村村“两委”积极与周边的农贸市场、超市、附近市区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采取“点对点”的模式进行采摘销售,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销售模式不仅解决了蔬菜的销路问题,更提振了农民们的生产信心,让他们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蔬菜种植中。
大北村村委会副主任罗玉海站在大棚前,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他说:“这些大棚蔬菜不仅让村民们的收入翻倍,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现在,我们村已经形成了蔬菜种植、销售、加工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提升,乡村振兴的步伐也越走越坚实。”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