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清徐县劳动仲裁院快速化解一起伤残赔偿纠纷。调解成功后,当事人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马某就职于山西某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修理反应炉时不慎受伤。2024年11月12日,马某焦急万分的来到清徐仲裁请求帮助。马某称在受伤后自己已经做过人身损害等级鉴定,由于未进行工伤认定,不符合仲裁立案条件,现在经济困难请求仲裁院能够帮助协商处理此事。在了解劳动者意愿后工作人员当即联系单位负责人沟通此事,后者对马某受伤的事实无异议,但对赔偿数额方面存在争议。工作人员趁热打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工作人员先敲定赔偿项目,后针对赔偿标准与双方进行沟通,阐明调解、诉讼等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并组织当事人面对面磋商、背靠背调解,经过不懈坚持和努力,最终力促双方达成26万元的人民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实现案结事了。
这仅仅是近年来清徐县劳动仲裁“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和化解矛盾的最前端,清徐仲裁采用“仲裁调解+人民调解”的方式,坚持在“抓前端、治末病”上下功夫,力求在立案前通过非诉讼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助力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今年清徐仲裁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0起,涉案金额901.1万余元,调解率已达87.88%,当期结案率更是达到100%。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