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单元,小区治理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近年来,面对居民人口过多、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物业服务难度增加等基层治理难点,东湖街道擦亮“邻里‘并’行”党建品牌,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让居民们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在焕发小区新面貌的同时,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
“议事会”议出家门口的“小幸福”
一片空地,几把凳子,围成一圈,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一圈,唠家常,聊闲话,一桩桩琐事,一个个问题,都在这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得到了解决。今年以来,东湖街道育青北社区发挥社区党总支牵头作用,以小区党支部为依托,探索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的三级协商议事平台,在小区党群服务站、凉亭、院落等设立“居民议事厅”,深化打造社区“议事长廊”“围楼夜话”等多形式协商模式,延伸民生诉求感知触角。
针对居民反映的小区院内凉亭里堆满杂物、废品,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墙皮脱落,安全隐患大等问题,育青北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召集居民代表和小区物业召开专题协调会,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协调将脱落墙皮全部整修,同时在废弃长廊建立党建连心亭,成为居民议事、乘凉的好去处。在议事长廊内,各方代表围坐在一起,协商小区各项事宜。东湖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板凳会、宣讲会、入户倾听等形式,逐步完善小区居民议事机制,截至目前,各小区共召开议事会280余次,多方协调解决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难题400余件。
“共建共治”扩大小区治理“朋友圈”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清泉湖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拓展资源服务链,发挥红色物业作用,把社区、群众和物业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共同缔造美好环境,打造新时代共建共享共居的幸福社区。近日,清泉湖社区联合清华苑二期物业,在清华苑二期小区内为居民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不仅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也解决了小区的安全隐患,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小区居民王大妈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她感慨道:“自从建立‘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沟通平台,小区管理上不少‘疑难杂症’迎刃而解。”智能充电桩安装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手术”案例,现已成功为清华苑二期小区安装了3处智能充电桩,实实在在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
缤纷社群活动释放基层治理“多巴胺”
金沙滩社区中隐澜湾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以创建“中隐睦邻 幸福澜湾”为目标,通过“六个一”工作法,以社群为纽带,为各年龄段构建美好生活平台,用情怀和温度重塑邻里关系,打破邻里陌生的边界,演绎邻里变知己。而这种持续生长的社群文化,也正在让社区的美好不断更新。
中隐澜湾小区党支部与驻地老年福利院联合常态化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小区150名老年人;与惠爱幼儿园开展暖冬送教等家庭教育活动,覆盖小区69名幼儿及其家长;在夏季夜晚,开展露天电影展映等多场活动,覆盖人数600余人,营造了小区欢乐和谐的生活氛围,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提高了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