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徐县徐沟镇,晋韵砖雕博物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岁月与艺术交织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砖雕艺术的重要传承和展示机构,更是发展晋韵砖雕文化的核心枢纽,一座连接历史与现代的坚固桥梁。
砖雕盛景:传统技艺的诗韵流芳
踏入这座砖雕博物馆,古朴韵味即刻弥漫开来,焦点无疑是那面160多平方米的砖雕照壁,其上“道”字笔力刚劲,凝聚了馆长对砖雕及世间万象的深刻感悟,彰显道家尊崇万物本源的理念。
馆内空间被砖雕艺术充盈,门楣处图案细腻,花卉绽放、祥兽盘踞,守护着宁静与祥和。墙壁上的砖雕画卷,或述历史典故,或展民间风俗,光影交织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这些青灰色砖雕,有的立体逼真,令人欲伸手触摸;有的古朴典雅,以简洁线条传达深邃文化内涵。
三千余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三千多件砖雕艺术品按年代陈列,如一部触手可及的史书。神龛、墀头、脊兽等建筑构件,不仅是建筑元素,更是古人智慧与审美的结晶。神龛雕刻精致,蕴含敬畏与祈福;墀头造型多样,彰显主人品味;脊兽形态各异,为建筑添神秘庄重。这些构件,无不展现出古人对生活空间的热爱与雕琢。
历史故事主题的砖雕精品同样令人赞叹。木兰从军英姿飒爽,三顾茅庐人物性格鲜明,神农尝百草场景生动,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涵。
此外,源自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的砖雕作品亦引人入胜。嫦娥奔月如梦如幻,鲤鱼跃龙门展现勇往直前精神,八仙过海热闹非凡,细节刻画入微,展现出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这些作品将传说与现实融合,艺术与生活无缝对接,触动每位观赏者的心弦。
守艺之途:砖雕技艺传承脉络
晋韵砖雕博物馆的创立,离不开馆长韩永胜对砖雕艺术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这份热爱源自幼年时期,外婆用铁丝在泥牌上绘制的“狮子滚绣球”经烧制后成为他心中的传家宝,点燃了他对砖雕的热爱之火。
2003年,韩永胜毅然决定拜师学艺,全身心投入砖雕艺术的海洋。他深知砖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底蕴和哲学思想。山西砖雕与徽派砖雕并称“南徽北晋”,清徐砖雕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精湛技艺和绚丽文化脱颖而出。2006年,清徐砖雕被列为山西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消息更加坚定了韩永胜传承砖雕技艺的决心。
学成后,韩永胜积极投身砖雕艺术的传承工作,创办传习所,并四处奔走,培养砖雕艺术人才。他与教育机构紧密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研学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砖雕艺术。他亲自挑选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最终成功建立了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砖雕传承队伍。这些年轻学员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砖雕技艺,更深刻理解了砖雕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成为砖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新生力量。
创变新声:砖雕技艺现代交响
韩永胜在传承砖雕技艺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馆内陈列的创新作品,如额头嵌玉石的佛像和外缘掐铜丝的荷花,巧妙融合砖雕与玉石镶嵌、掐丝珐琅等多种工艺,打破传统单一性,创造全新艺术风格。
他更尝试将砖雕与金属工艺、彩绘艺术结合,融入流行文化元素,创作出“哪吒”“黑神话·悟空”等现代感摆件。这些作品尊重传统砖雕核心价值与审美,同时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和市场趋势,色彩丰富绚丽,层次感分明。
韩永胜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古老砖雕艺术注入新活力,更在现代文创市场中开辟新发展空间,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进阶华章:砖雕技艺荣耀历程
2008年,韩永胜主导申报的“山西民居砖雕”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山西砖雕文化搭建了全国性的展示舞台。次年,他因卓越贡献被评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更重责任,持续与团队奋进。晋韵砖雕博物馆作为传承核心,凭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展品及特色体验活动,晋升为AAA级景区,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领略砖雕之美。
博物馆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书,砖雕作品如同书页,记录着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延续。其丰富馆藏、精湛技艺展示及创新传承举措,在历史与现代间搭建了桥梁。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艺术追求者乃至普通游客,晋韵砖雕博物馆都是一处珍贵的文化宝藏,一个充满魅力、值得深入探索的艺术殿堂。这里不仅展示了砖雕艺术的匠心独运,更传递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