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镇: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

时间:2025-01-10 10:25:11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清源镇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锚定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的目标,秉持十个坚持,扎实抓好七个三重点任务,全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位列全国千强镇第227位、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第35位,经......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清源镇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锚定“建设中心城 奋进新征程”的目标,秉持“十个坚持”,扎实抓好“七个三”重点任务,全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位列全国千强镇第227位、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第35位,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清源镇坚定不移地抓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发展。通过深学笃行,组织多层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和培训,力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推动发展的举措。同时,注重头雁领航,全面发现和储备各类后备力量,并建立帮带制度提升后备干部能力。此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打造人才之家,开展系列人才活动,激励年轻干部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和全镇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促发展,高效有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全心服务开发区建设,助力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发展,延伸产业链;全要素推进民生工程,完善路网、安置房、学校、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民生实事;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温室投产、土地托管、大棚改建、光伏开发利用等措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加速形成业兴、城美、县强、人富的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兴“三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清源镇通过坚决抓好稳粮保供,动态巡查耕地,完成灌溉任务和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开展病虫害防治指导,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全面推广农业技术,组织讲座和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同时,不断提升乡村面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协调解决项目难点,完善基础设施,接上黄河水,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定不移优化环境,清源镇以“山清水秀、天蓝地净”为目标,全域治山增绿,系统治水护河,强力治气降尘,综合治城增颜。通过实施林长制、河湖渠长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河道治理,修建防洪渠,保障生态化治理工程;开展环保检查,扑灭着火点,与建筑工地签订承诺书,取缔非法储配厂,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秸秆禁烧和散煤禁燃工作;同时,取缔废品收购站,开展高标准整治,清理杂草、乱堆乱放,清洗门面、粉刷墙面,督促汽修门店落实“门前三包”,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面貌,让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坚定不移防风险,坚守安全红线,通过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常态开展专项检查,对重点行业、自建房、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同时,全力做好社会治安,划分网格,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主题宣传活动,严厉开展禁种铲毒工作,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确保安全底线守稳守牢,推动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坚定不移听民意,扎实开展“听民意办实事”工作,通过镇人大联络站收集选民意见,提出并转交相关建议,同时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帮扶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组织多支文艺队伍参与节日演出,广受社会好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定不移提效能,深化基层治理,自觉对标抓落实工作要求,强化政治建设,整治软弱涣散,规范机构管理,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及时补全村委会主任空位,同时强化法治建设,开展法制讲座、普法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加强效能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市场服务工作,办理便民公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食品小经营备案证,加强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定不移严党纪,深化作风建设,聚焦重点工作,聚力正风肃纪,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化“四风”问题整治。通过党纪学习教育,促进干部队伍常思廉洁、常怀敬畏;强化监督,对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和乡村振兴等领域进行监督检查,受理并办结问题线索;同时,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摸排合同,梳理债权债务,督促整改落实,持续化解债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清源镇: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 图1


标签:清源镇  开展  坚定不移  建设  提升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