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徐葡萄文化博物馆,记者被一粒粒饱满、形态均匀的熏制葡萄干所吸引。这些葡萄干散发着浓郁的自然果香,陈列在展览架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馆长王计平告诉记者,清徐熏葡萄干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制作技艺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四大葡萄产地之一,清徐种植的葡萄区域面积大、产量可观。然而,在以前交通不便的年代,为了更好地保存和运输葡萄,智慧的清徐人采用了熏制的方法,将新鲜葡萄制成葡萄干。他们搭建起由杆子构成的熏房,将鲜葡萄挂在熏房内,下方则使用无烟煤制成的煤糕生火熏制。这种独特的熏制方法能使每一颗葡萄均匀受热,带有独特的烟熏香味,加工出的产品在口感和风味上别具一格。
王计平馆长回忆道,在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清徐的葡萄年产量达到300—400万斤,但鲜葡萄的销售并不顺畅。因此,有80%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这些葡萄干不仅酸甜可口,而且越吃越想吃。它们的销售范围也很广,从东北、内蒙到最远的海口,都有清徐葡萄干的身影。2011年,清徐葡萄干成功申请了省级非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至今。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清徐人在传统黑鸡心葡萄的基础上,还尝试用早黑宝、白鸡心、玫瑰香等葡萄品种熏制葡萄干。这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葡萄干的口感和风味,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如今,在清徐葡萄文化博物馆,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美味的葡萄干,还可以了解到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