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走进清徐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变储能材料生产基地,产品分离装置高高矗立,银色的保温层映衬着厂区的干净整洁。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生产项目,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相变材料生产装置Ⅰ系列已经投产,在2024年底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为即将开启的Ⅱ系列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我“七十二变”
迅速将开水降温至50℃左右的降温杯、夏天户外使用的降温马甲、汽车保暖坐垫、清凉靠背……走进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个个用相变材料制成的产品让人大开眼界。
提到相变材料,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尚小广说,“其实,相变很容易理解。”他说,相变也就是物质的物相(固、液、气等)发生变化的过程。以水为例,水有“三态”:水蒸气、水和冰,分别对应气相、液相和固相。类似冰融化和水沸腾,在相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环境为其供给或移除大量的热量,同时维持温度恒定,这一特点是相变材料能被用作储热材料的关键。
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张吉昌说,有了相变蓄热,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热能“银行”——高温时将过剩的热量储存进去,维持系统的凉爽;低温时再将热量放出,维持系统的温暖。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保持热量的吞吐始终在“银行”的承受范围内,系统的温度就会同水沸腾的过程一样,始终维持在100℃不变。更奇妙的是,不同物质的相变温度是不同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使得这个相变储热的过程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下。
目前,相变储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品、交通运输、电子、医疗保健等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于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双碳”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和专业优势结合
正是看准了相变材料的这一特性,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建设,生产相变储能材料,把山西煤化所的技术优势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的工程转化经验相结合,开展新型材料产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孵化和技术转化工作,建设“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科创平台,通过与国内外顶尖的科研院所及技术团队合作,培育和引领我国新型材料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相变储能材料项目总投资3.54亿元,一期建设相变材料生产装置,二期规划建设相变凝胶和相变微胶囊生产装置,建成投运后可年产3万吨有机相变储能材料。材料具有无毒无害、无限次循环利用、导热率高、相变潜热高、温度可随意定制等特点。
尚小广说,2025年产品分离双系列均会达到设计标准,“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在产业链延长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上。”对新的一年,尚小广很有信心。
年轻人扛大梁
在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你会发现,这里大多数的员工年龄都不大,不少人是“90后”。
尚小广说,在项目施工期,公司发挥施工现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打造成技术创新的先锋队。相变储能材料管理团队通过“建立党员突击队、工艺改进、技术交流”等方式,发挥现场员工技术改进与研发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从项目施工到材料生产,中化学赛鼎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始终活跃着一支青年技术管理团队,他们以昂扬的斗志和专业素养,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Ⅰ系列、Ⅱ系列施工重点任务建设中,在实战实践中检验创新成效,完善科创成果,持续用所学所能助力项目打造行业标杆工程。他们凭借专业的素养与严谨的态度,一点点积累,一步步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科创成果向工程领域转化。现场专业工程师依照过程资料管控要求以及交工资料的具体要求,用心积累施工材料,不仅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还为研发成果转化积累了详细的工程资料。
尚小广说,年轻人思想活跃、想法多、干劲足,现在已扛起公司生产运行的大梁,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