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青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时间:2025-03-03 08:54:47   作者:本记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清徐县涌现出大批振兴青年,他们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清徐县涌现出大批“振兴”青年,他们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80后”西红柿“首富”
  “起初对农业知之甚少,对蔬菜和温室大棚更是一窍不通。由于缺乏种植经验,面对叶子病害和温度管理,感到束手无策。现在我是我们这里种植西红柿最好的,起了个微信名叫‘西红柿首富’,大家开玩笑也会这么叫我。”
  杨永东是杨房村家喻户晓的“80后”温室蔬菜种植大户。2020年,杨房村集中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28座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在村“两委”号召下,杨永东承包温室种植西红柿。起初缺乏种植经验,加上对市场不了解,初种蔬菜就损失惨重,他认识到学习农业知识的重要性,求教农技人员,参加村农民夜校技术培训,积极调研市场,逐渐成为西红柿种植“土专家”。为帮助其他村民致富,他还开班向其他村民传授经验,自掏腰包购买农机具研究,组织蔬菜种植和农机技术培训,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更多村民积极加入温室种植队伍。现在,杨房村温室单棚年收益可达5—7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0多万元,一批“80后”“90后”返乡创业者忙碌于温室大棚之间,蹚出了一条农户和集体经济“双增收”的新路子。
  “挑大梁(粮)”的新农人
  一粒粒璀璨的“黄金米”欢快地沿着机器的传送通道“蹦”出来,在经历了瞬间的华丽“蜕变”之后,它们被精心筛选,最终从另一个出口优雅地现身,成为餐桌上美味的小米。
  1994年出生的牛志鹏,学成毕业后回到家乡,奋斗在农业一线。他依托西谷乡“小杂粮”种植及土地富硒优势,以福安小杂粮营销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成立山西百禾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杂粮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小杂粮产业,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农业增产。此外,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牛志鹏引进全智能生产设备,实现小杂粮从收割、清洗、加工到包装全流程自动化。目前,牛志鹏的产品已成功在全国20余个省、市拥有超过300家代理商,西谷乡小杂粮产值也突破亿元,造福3000户村民,解决4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小杂粮变成了“致富粮”。
  新晋葡萄“达人”
  李晓勇回忆起刚接手家里的葡萄地时的困难,说:“换品种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干总会有回报,3年种不成,我就种6年,最后肯定都能改成好品种。”
  多年前,“80后”李晓勇从父亲李楞娃手中接过葡萄地,瞅准时机改造成采摘园。但在暑期游客最多的时候,本地时令葡萄却无法采摘。为了打破这一季节限制,李晓勇决定扩充葡萄品种。2019年,他前往河北昌黎的葡萄生产基地考察,带回60多个新品种、2000多株葡萄苗。新品种培植期间,在专家和父亲的指导下,他又从60多种葡萄苗里筛选出35种进行精心培育。7月,“早霞玫瑰”成熟;8月,“晨香”可以采摘;9月,“阳光玫瑰”味道最佳……“经过技术改良,葡萄摘果期拉长了,游客错季也能吃上好吃的葡萄!”旅游旺季时,李晓勇的葡萄园一天最多能接待300多名游客,采摘收入大幅提高。现在的他,说起这些满是自豪,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本通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