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局 县乡村三级协同发展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建设

时间:2025-03-24 15:11:44   作者:本通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本报讯2024年以来,县卫生健康局在省、市卫健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为主线,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思路,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取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阶段性成效。推进服务延伸覆盖,夯实基层......
  本报讯    2024年以来,县卫生健康局在省、市卫健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为主线,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思路,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取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阶段性成效。
  推进服务延伸覆盖,夯实基层群众健康保障
  不断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2024年,医共体总诊疗1163518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60%,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25.43%,平均住院天数7.72天,转诊服务2481人次,按病种付费的住院参保人员数占公立医院总住院参保人员比例达95.86%,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清徐县卫生健康局着力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组建153个涵盖县乡村三级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1+1+X”组合式签约为主,对基层群众开展包片精准服务,全县常住人口签约率78.45%,各类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扎实推动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组建“3+1”对村医疗服务队166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成110所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民生实事,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95%以上;在岗乡村医生318名,全县乡村医生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71.47%,在全市名列前茅。
  坚持上下统筹联动,健全一体化改革推进机制
  探索构建“八统一”管理架构,在县医管委的领导下,由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任集团党委书记,吸收局机关股室和县级医院有关负责同志组成集团领导班子,设立“两办十六部”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行政、人员、财务、绩效、药械、业务、医保、信息“八统一”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改革推进机制。全面建立对口帮扶工作机制,省市专家结对帮扶50余人次,县医院、县二院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对口帮扶,中医院开展中医药专项帮扶,清源镇卫生院形成“中医药+医养结合”双特色,1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标准、8所达到基本标准,达标率100%。纵深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搭建SPD信息系统,落实药品“五统一”管理,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品种和执行进度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积极实施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门诊按人头打包付费,落实“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充分发挥医保服务效能。
  推动资源扩容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能
  坚持信息化赋能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进二十五大中心建设,重点打造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和心电诊断中心,县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实现全覆盖;组建县医疗集团数据中心,建设医疗集团患者主索引系统,搭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集团信息云平台,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县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深入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县医院依托山西省人民医院托管帮扶,高标准实施“千县工程”,达到县级综合医院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县二院与山西白求恩医院共建冯皓宇专家工作站,着力打造河东县域医疗次中心;县中医院持续深化中医专科优势,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县妇计中心聚焦婚前、孕前、孕期、产后全流程,全面开展“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健康管理。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高标准举办护士节、医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组织开展“中医夜市”活动,大力推广“检验结果互认”“一号管三天”、复诊患者“0元惠民号”等便民措施,着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下一步,清徐县卫生健康局将紧紧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全市医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清徐贡献。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