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子村:产业多元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5-05-19 11:15:00   作者:孟涛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柳杜乡成子村的田间地头已热闹起来。老李家的大棚里,晶莹的露珠挂在翠绿的黄瓜藤上,随着微风轻轻颤动。老李戴着草帽,手里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放进菜篮里,菜篮里已经堆了不少鲜嫩的蔬菜,透着勃勃生机。隔壁王婶家的大棚门口,孙子正踮着脚,好奇......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柳杜乡成子村的田间地头已热闹起来。老李家的大棚里,晶莹的露珠挂在翠绿的黄瓜藤上,随着微风轻轻颤动。老李戴着草帽,手里握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一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放进菜篮里,菜篮里已经堆了不少鲜嫩的蔬菜,透着勃勃生机。隔壁王婶家的大棚门口,孙子正踮着脚,好奇地盯着自动灌溉系统喷出的细密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雾中隐约可见一道小小的彩虹。
  近年来,柳杜乡成子村依托特色产业,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温室大棚种植、鸵鸟养殖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色大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村民增收有“钱”景
  成子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大棚种植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大棚产业结构,引进新品种和先进技术,让大棚经济成为村民们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成子村温室种植大棚,棚内成片的蔬菜郁郁葱葱,技术人员穿梭在大棚里查看蔬菜长势,棚内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些籽粒饱满、长势旺盛的蔬菜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了农户手中的“致富菜”。去年,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5308万元,主导产业(设施蔬菜)收入达450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71万元。
  村民王大娘告诉记者,成子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是清徐的种菜大村。她家原来只有一个老式大棚,墙厚达几米,浪费土地比较多。近几年,清徐县着手改造旧蔬菜大棚,帮助村民申请贷款,每个大棚还进行了补贴。“这个大棚好,墙薄,种植面积大,浇水、光照、保温保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随着设施农业效益显现,成子村种植户积极性持续高涨。如今,已形成了试种筛选、技术优化、规模推广的良性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农民夜校有“光”景
  成子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全村共有367户农户从事设施蔬菜种植,占到总户数的71.6%,设施蔬菜种植是成子村的支柱产业。但爆发的病虫害问题却成为家家户户的难题。
  近年来,柳杜乡共组建“农民夜校”11个,按照村民想听什么就讲什么、村民在哪课程就开展到哪里、村民什么时间空闲就什么时候讲的原则,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有针对性地设置授课内容,科学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努力把“农民夜校”打造成村民的理论微课堂、技能加油站,让村民们就近学到全面、实用的新知识,让“农民夜校”真正“活”起来。
  “一旦番茄染上病毒病,叶片可能会卷曲、皱缩,颜色也变得斑驳不均,不再是健康的翠绿。果实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畸形……”正是蔬菜播种的时候,但柳杜乡成子村的村民没有到菜地里忙碌,而是不约而同地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新一期“农民夜校”课程。不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40多名村民认真聆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学文博士关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讲座。
  如今,在成子村,农民夜校已经成为新时代农民致富的“加油站”。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上门指导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群众综合素质,也增强了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技术传播站”。
  特色养殖有“丰”景
  走进成子村鸵鸟养殖基地,一只只体形健硕、憨态可掬的鸵鸟正在悠闲踱步、觅食、嬉戏。看见饲养员手持饲料靠近,鸵鸟们撒开大长腿迅速围拢过来,伸长脖子抢食,那呆萌可爱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成子村年产各种蔬菜3200万斤,这也导致农业垃圾增多,加之单一产业结构限制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潜力。为破解这两个问题,成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建敏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最后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鸵鸟养殖项目。张建敏告诉记者,与传统畜牧业相比,鸵鸟养殖优势明显,鸵鸟寿命长、适应性强、抗病能力高,具有长期经济效益。他轻抚着鸵鸟油光水滑的羽毛细数经济账:一只成年鸵鸟能卖到上万元,鸵鸟蛋、鸵鸟苗、鸵鸟油等都可售卖,连脱落的羽毛都成为高端装饰材料。
  成子村依托“鸵鸟养殖”带动庭院经济发展,鼓励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通过养殖鸵鸟、土鸡,开设农家乐和民宿等方式,将“小”庭院转变为“大”产业,成功将房前屋后的“方寸地”打造成增收致富的“宝地”。
  电商直播有“靓”景
  连日来,成子村创新打造的“百姓舞台”歌唱比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赛事以 “村播+文旅+产业” 为核心,吸引了太原市周边选手踊跃参赛,涵盖本土农民、返乡创业青年等多元群体,通过直播镜头展现乡土魅力,为乡村好物拓宽销路,以流量赋能乡村振兴。
  本次大赛立足成子村特色资源优势,赛区活动亮点纷呈。赛事以“歌曲”为媒,连接镜头外的群众认识成子村、向往成子村。百姓舞台自设立以来,吸引了众多村民踊跃参与。比赛面向全社会开放,为每一位有才艺、有梦想的村民提供了展示机会。而周赛则在日赛的基础上进行晋级选拔,通过激烈的竞争,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这种淘汰制选拔不仅激发了表演者的参与热情,也提升了表演的质量和观赏性。舞台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观众的关注,粉丝数量不断增加。舞台现场常常座无虚席,线上直播的观看人数也屡创新高。
  “下一步,成子村计划运用电商直播形式,建设专业化的直播基地。通过组建直播团队,挖掘培养本土网红,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成子村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 ‘流量’ 变 ‘销量’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张建敏表示。
  从大棚蔬菜的 “稳产稳收” 到鸵鸟养殖的 “变废为宝”,从农民夜校的 “充电提能” 到电商直播的 “流量变现”,成子村以产业多元化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 “钱景、光景、丰景、靓景” 交相辉映的生动图景,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 “成子样本”。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