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武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故事满是热爱与坚守,他就是吴利民。
1951年,吴利民出生在山西清徐县东北坊。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吴利民瞅准商机,在徐沟城十字街头建起了“利民商厦”。这座三层高的私营商贸大厦,在当时很是显眼,不仅是徐沟地区的商业标志,更是清徐县私营商业发展的先锋。吴利民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努力,把商厦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了改革开放浪潮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可就在商业事业发展得最好的时候,吴利民却做了一个让大家都很惊讶的决定——弃商从武。1995年,怀着对武术的热爱和传承的使命感,他把利民大厦三层的商铺改造成武术活动场地,购置专业器材,全身心投入到武术事业中。同年,他把徐沟地区的登赢拳社、晋春武馆、赵家堡武术辅导站等整合起来,和当地武术爱好者一起成立了“徐沟武术培训中心”,并担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培训中心经常开展各类武术活动,培养出好多优秀的武术人才,在各级武术比赛里多次获奖,他也因此当选为清徐县武术协会常务副主任。有人问他为啥放弃商业转而投身武术,他认真地说:“我学了练了一辈子拳,得把它传承下去。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师傅留下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现在条件允许了,该做也能做这件事了,这就是我以后的主要任务。”
吴利民和武术的缘分,要从1959年说起。那年,他和兄长吴利生一起拜武术大师苏登瀛为师,学习形意拳和各种器械。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特别勤奋刻苦,不管寒冬酷暑,都坚持练习,很受苏师傅喜爱。后来,又得到王鸿、柳中泉等名家的指点,他的武功越来越好。从1975年起,他每年都带队参加县武术比赛,个人和团体多次拿第一名。1997年,他在徐沟成功组织了规模很大的“山西省布学宽研究会”武术交流大会,吸引了好多武术爱好者参加,对山西武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他在山西省首届中华传统武术邀请赛中拿到2金1银,同年在永济“鹳雀楼·杯”国际散手联盟交流大会上,又把拳术、器械金牌收入囊中,他写的论文还得了一等奖。他擅长技击和棍术,编写了不少实用的武术套路口诀,让学员们学起来更快。
吴利民在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成果不少。1997年,《搏击》杂志第一期发表了他写的《形意拳精粹——搓手》论文,在武术界引起了不少关注。后来,2002年《中华武术》杂志发表了他的《制服泰拳肘膝九法》,同年《精武》杂志第九期发表《形意拳上乘训练功法搓手》。他还和杜来元在河南辉县,由武林编辑部主任梁伟民主办、公安大学教授韩建中主持的名家功夫研讨会上演示形意拳搓手功法,得到了众多名家的认可和掌声。2005年,他的《搓手》论文又在《武魂》杂志发表。2007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武术之乡》栏目专门到徐沟拍摄专题节目,他组织学校和民间500多人进行武术表演,把徐沟武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清徐武术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中华武功栏目的第十集内家拳展示中,他作为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出场表演,凭借高超的技艺,获得了武林人士的高度评价。
为了让武术得到更好的普及和传承,吴利民很早就开始在网络上进行武术教学,是最早一批在网络上传播武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人之一。他主持的山西形意拳网、博武国际武术网和武术万维网形意拳专栏,成了广大武术爱好者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都有不错的影响,很受同行们的推崇。
除了武术,吴利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研究得也比较深入。他喜欢诗词和书法,就算平时很忙,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他虚心向清徐县文化大家高中昌请教,诗词从一开始简单的记事写景,慢慢向提升意境转变。虽然有些作品在格律上还有进步的空间,但每一篇都饱含真情实感。他的书法作品有古人的韵味,又有自己的风格,笔锋潇洒、刚劲有力,透着武林中人的豪爽劲儿。在他的努力下,2023年他的三国人物诗在“尚雅”《风华雅韵杯》全国诗词创作大赛中获得榜眼奖,这也体现了他在文化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出色才华。
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的路上,吴利民从来没停下脚步。他去过湖北武当山、河南少林寺、广州、深圳、北京、哈尔滨、河北深州等地,参加各种武术理论研讨、高峰论坛和技击交流活动,在全国甚至海外都很有名气。同时,他一直牢记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先后于2003年在东北坊为形意拳名家苏登赢先生、2019年在河北深州形意拳文化园为车毅斋宗师、2021年为中国武协委员布学宽先生竖立纪念碑,让后人记住先辈们的功绩,把武术精神传承下去。
有人说吴利民是徐沟拳坛的一只虎,是清徐武术界的骄傲。他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着力量,也激励着更多的人热爱武术、传承文化 。
Copyright © 2005-2024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