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三清山

时间:2025-06-11 10:32:25   作者:康广宁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妙,雕琢出无数壮丽景观,三清山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北纬28度,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挺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不仅是怀玉山的主峰,更是信江源之头。三清山外围面积756平方千米,......

  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妙,雕琢出无数壮丽景观,三清山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北纬28度,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挺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不仅是怀玉山的主峰,更是信江源之头。三清山外围面积756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229平方千米,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自古便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

  十亿年前的地质演化,造就了三清山奇峰耸天、幽谷千仞的山岳绝奇景观。独特的花岗岩石柱、石峰,经岁月雕琢,形成独一无二的景致,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叹不已,也让三清山先后荣获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名录》以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殊荣。景区内万寿园、三清福地、西海岸等七大景区各具特色,其中南清园景区更是声名远扬。三清山游玩路线有大圈、中圈、小圈之分,全程耗时从3小时到9小时不等,大多数游客选择乘坐索道上山后游览小圈,以便领略主要精华景点。

  2025年4月21日清晨,我们华翔国旅的游客们早早集合,8点30分准时出发,20分钟后便抵达三清山景区大门口。出发时天气清朗,大家满心期待,盼望着能饱览三清山的全貌。在排队等候入园的间隙,众人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打卡,脸上洋溢着对此次旅程的憧憬,仿佛要将三清山的美好尽数珍藏。

  入园前,黄家勇导游在山门前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他提到,三清山与黄山地理位置相近,但植被更为繁茂,堪称“浓缩的黄山”。黄山有闻名遐迩的“迎客松”,而三清山的“平顶松”同样姿态优雅,似在热情迎接八方来客。此外,玉山县素有“博士县”之称,人才辈出。三清山更是拥有“巨蟒出山”“东方女神”“企鹅献桃”等众多著名景点。最后,黄导神秘地说:“三清山,为什么叫三清山?第一次来不一定能看得清楚,需要来三次,才能看得明白。”这番话勾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

  踏入三清山,便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撼。特殊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孕育出风貌各异的石柱、石峰与石林,每一处景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令人浮想联翩。尤其是那三座酷似道教人物的山峰,更为这座名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得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探寻。或许是三清山独特的灵性,让同行的游客们在登山途中渐渐熟络,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悟到了山水养人的真谛,学会了在相处中从容自在,在山林间怡情遣兴,心境愈发豁达。

  乘坐索道上山时,望着蜿蜒起伏的钢铁巨龙穿梭于山峦之间,不禁让人思考:这究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还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体现?随着缆车缓缓上升,连绵起伏的山峦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山间云雾缭绕,时而聚拢成海,时而四散飘逸,宛如舞台上变幻莫测的幕布。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山间的松树形态各异,有的如苍龙盘踞,有的似玉女轻盈,微风拂过,松针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山中的悠悠往事。

  然而,风云突变,刹那间浓雾如潮水般涌来,缆车瞬间被笼罩在朦胧之中。透过雾气,隐约可见几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紧接着,风声呼啸,雨点飘落。淅淅沥沥的雨,浸润着三清山的晨雾,使其愈发浓郁。我们披上雨衣,踏上湿漉漉的山路。雨势忽大忽小,时而毛毛细雨,时而瓢泼如注。大家或是挤在大树下,或是躲在屋檐下,听着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看着远处云雾翻滚,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导游所说“来三清山,需要三次才能看清楚”的深意。

  待雨势渐小,云雾缓缓散开,三清山宛如揭开面纱的仙女,展露出妩媚多姿的容颜。雨后的松树愈发苍翠,枝干上挂满晶莹的水珠。此时才发现,三清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地势险峻,更在于其灵动的气质。云雾如同一位灵动的舞者,在山谷间轻盈舞动,将众山峰、岩石的雄姿若隐若现地展现出来,撩拨着人们的心弦。站在山巅,远处山峰时隐时现,仿佛仙人在云端漫步。雨雾中的山石,轮廓柔和却不失雄浑,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依然昂首向天,彰显着永不屈服的精神。

  漫步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栈道,奇石近在咫尺,耳边仿佛能听见云的呼啸与呻吟,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云海翻腾,波澜壮阔,如梦如幻,置身其中,仿若来到天宫。山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灵动舒展,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重新审视生活,领悟到喧嚣之外的诗意。而山间那些扎根悬崖、虬结坚韧的古松,在贫瘠中顽强生长,迎风傲立,更让我们懂得了在逆境中坚守的意义。

  三清山宛如大自然用细腻笔触晕染而成的烟雨江南长卷,在烟雨朦胧中交织着山水与诗意。山上有一处特别的许愿台,游客们路过时,都会停下脚步,摸摸硕大的铜铃,双手合十,许下心中的愿望。杨丕强、闫玉莲夫妇期待家庭和睦、儿孙顺遂;王建中、刘宝香夫妇祈祷事业兴旺、游遍山河;张启发愿平安长寿;王海发笑盼财源广进;周小琴希望子女学业有成;刘瑞玲祝愿夫妻健康……大家纷纷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和张荷青则愿所有游客平安喜乐、远离烦恼。

  从三清山轿业服务站继续前行,山崖陡立,林木森森,小径曲折,磴道盘旋。尽管山高风急,爬山的辛苦却被沿途的野趣所冲淡。人们一边攀登,一边期待着转角处的惊喜,盼望着早日见到“东方女神”等著名景观。在观景平台休息时,回头俯览,群山蛰伏,意外发现“神驼峰”。这座花岗岩峰丛,右侧独立峰柱如骆驼头顶,并排而立的是骆驼身躯,造型惟妙惟肖,仿佛从万里之外的大漠跋涉而来。

  春末夏初的三清山,高山杜鹃是不容错过的绮丽风景。起初,星星点点的花苞隐藏在枝叶间,羞涩腼腆。不过几日,便如绚烂烟火般在山间蔓延。虽然我们见到的杜鹃大多还是含苞欲放的状态,但可以想象,盛开时的它们色彩丰富,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将为冷峻的山峰增添无尽温婉与浪漫。这些高山杜鹃生长环境险峻,扎根于花岗岩的石缝之中,在贫瘠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却依然傲然绽放。或孤芳自赏,独立悬崖;或簇拥成团,形成花海。云雾弥漫时,它们若隐若现,宛如梦幻仙子,美得令人沉醉。我们在花间相约,日后定要择日再来,一睹杜鹃盛放的盛景。

  雨丝纷飞,为登山之旅增添了几分诗意。雨滴打在树叶、石板路上,奏响大自然的乐章,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雨越下越大,远处山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幅幅写意水墨画,层次分明又浑然天成。尽管雨中登山艰难,但也收获了别样的宁静。同行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虽语言交流偶有障碍,但大家都因这场雨调侃着、抱怨着,氛围轻松融洽。

  在三清山,除了奇峰怪石与高山杜鹃,还有灵动的杜鹃鸟为山林增添生机。春日里,杜鹃鸟穿梭于山林花丛间,它们羽毛色彩斑斓,灰褐色的羽毛上点缀着淡淡的红晕,与秀丽景色相得益彰。其歌声清脆悦耳、婉转悠扬,时而轻快如溪流,时而激昂似黄钟,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乐章,唤醒了沉睡的山林。偶然间,我们在岩石上看到几只正在啄食玉米粒的杜鹃鸟,模样可爱至极。相传,它们是眷恋三清山美景的仙女所化,这个传说为杜鹃鸟增添了神秘色彩,也让我们对它们更多了几分喜爱与敬畏。

  沿着旅游线路前行,栈道在巉岩间蜿蜒曲折,时而山崖挡道,时而溪水漫路,时而台阶陡峭,时而凌空绝顶。山路难行,大家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依然兴致勃勃。不论走到哪里,总能发现奇景,游客们相互礼让着拍照留念。若想拍集体照,随便请身边的陌生人帮忙,都会得到热情回应。山行途中,树枝上飘动的红布条、花手绢,见证着人们对爱情与承诺的坚守,尽显人性之美。而沿途遇到避雨处,游客们也会相互谦让,分享背包里的食物,宛如亲密无间的老友,共品甘甜,同享欢乐,让人不禁感叹当下时代的美好。

  时近中午一点多,因山间狂风大作,为保障安全,索道停止运行,上万名游客被迫滞留在山上。大家或抱怨、或沉默、或调侃,也有人借机欣赏雨中三清山的独特景致。“巨蟒出山”是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这根高达128米的花岗岩峰柱,顶部粗、中间略细,犹如巨蟒破山而出,是风化、侵蚀等多种地质作用的杰作。可惜当日大雾弥漫,无法一睹真容,但景区贴心地用电子屏幕展示了景观全貌,韩建生、段宪琍夫妻在屏幕前拍照留念,他们感慨道:“人生哪能事事如意,虽看不到实景,但能欣赏到雾海、云流、奇石,也算知足了。”同样,“企鹅献桃”“东方女神”等景观也因大雾未能得见,不过电子屏幕的展示依然让游客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罗瑞生、李丽萍夫妻望着“企鹅献桃”的电子影像,赞叹不已;武国斌、吴爱华、陈秀林在“东方女神”前合影,从这尊高86米的花岗岩峰柱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领悟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丰富内心世界,以平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人生。

  直到下午四点半,我们才坐上索道下山。这场冒雨游三清山的旅程,虽意外不断,却充满惊喜与挑战。风雨中的三清山,展现出朦胧诗意与雄浑壮阔的超凡魅力,让人难以忘怀。它不仅为我们的旅游经历增添了独特的回忆,更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正如那句“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外出旅游,无论遭遇何种天气,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我们无需纠结风雨是灾难还是洗礼,只愿走遍祖国山河,自豪地说一声:“我们经历过了。”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