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上: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时间:2025-06-11 08:57:50   作者:康广宁   来源:清徐融媒  
内容摘要: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本蕴含无尽宝藏的巨著,历史灿烂、文化精深、山河壮美。2025年4月16日至22日,华翔国旅的江西之行,便是一场深入书中的探寻之旅,而南昌滕王阁的登临,更是一段叩击心灵的文化奇遇。军旗升起之地:重温红色记忆南昌,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英雄气概的城市,第一站便以八一起......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本蕴含无尽宝藏的巨著,历史灿烂、文化精深、山河壮美。2025年4月16日至22日,华翔国旅的江西之行,便是一场深入书中的探寻之旅,而南昌滕王阁的登临,更是一段叩击心灵的文化奇遇。

  军旗升起之地:重温红色记忆

  南昌,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英雄气概的城市,第一站便以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庄严,拉开了行程的序幕。

  纪念馆位于中山路380号,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以509幅图片、407件(套)文物,重现了1927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贺龙用过的瓷器、周恩来的手表、起义军的汉阳造步枪等珍贵展品,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热血征程。

  “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江西大旅社)、贺龙指挥部、叶挺指挥部等历史建筑,勾勒出起义的宏大布局。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等领导人率2万余起义军,以“河山统一”为口令,经4小时激战攻占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端。

  馆内栩栩如生的蜡像、浴血奋战的壁画,将人们带回那个枪炮轰鸣的凌晨。曾经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起义雕塑前庄严敬礼,游客们亦驻足凝视,感受着“南昌起义永垂青史,八一精神永放光芒”的深刻内涵。

  千古名楼滕王阁:文化的永恒坐标

  赣江与抚河交汇处,滕王阁如一位穿越千年的古典美人,静立江畔。这座由唐高祖之子李元婴修建的楼阁,历经29次毁建,至今仍以“江西第一楼”的姿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滕王阁的闻名,始于王勃的《滕王阁序》。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阎公设宴,本欲让女婿扬名,却不料仕途受挫的王勃即兴挥毫,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佳句,成就千古绝唱。文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穿越时空,成为代代相传的人生箴言。

  今日的滕王阁重建于1989年,外观三层带回廊,内部实为七层(三明三暗加屋顶)。步入一楼,汉白玉浮雕《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讲述王勃与阁的传奇;三至五层回廊,是俯瞰赣江的最佳处,远眺可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近观则见南昌城高楼林立,古今景致在此交融。

  阁内四块巨匾尤为瞩目:怀素的“瑰伟绝特”狂放不羁,苏东坡的“滕王阁”端庄大气,蔡士英的“江山入座”、褚遂良的“东引瓯越”各展风采。书法家们驻足品味,感叹“滕王阁上百副对联,毛主席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更是刚劲中见意境”。

  建筑专家焦晋生则从专业视角解读:歇山顶如飞鸟展翅,斗拱层层叠叠如花开梁柱,彩绘与雕刻尽现古代工匠的技艺巅峰,“每一处细节都是力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三位女教师的现场讲解,更让众人领悟王勃的文学智慧:“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是择美而写,“落霞与孤鹜齐飞”是化静为动,“笔补造化”的妙笔,让自然之景升华为艺术经典。

  文化传承的启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

  为何跨越千里登临滕王阁?因为这里不仅是建筑的标本,更是文化的精神原乡。王勃以26岁的年纪,在困境中写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哲思,至今仍照亮着现代人关于理想、挫折与生命意义的思考。

  当我们在阁上凭栏远眺,赣江波光粼粼,恰似王勃笔下“渔舟唱晚”的现代回响。那些关于怀才不遇的感慨、时光流逝的怅惘,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这正是文化传承的动人之处:古典文本如火种,照亮每一个时代的心灵。

  从井冈山的红色记忆,到庐山的自然奇观;从婺源的田园画卷,到三清山的风雨奇遇,江西之行的每一站,都是对祖国山河与历史的深情致敬。而滕王阁上的伫立,更让我们懂得:一个民族的倔强,在于对文化根脉的坚守——正如滕王阁屡毁屡建,中华文化亦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离开南昌时,耳畔仿佛仍回荡着《滕王阁序》的朗朗书声,眼前闪过八一起义雕塑的坚毅身影。此次江西之旅,是山水与人文的双重滋养,更是一次精神的远征。

  当我们在八一广场齐声高唱军歌,当我们在滕王阁上触摸历史的纹理,终于明白: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文化的厚度;眼睛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文明的光芒。愿我们在匆忙的世俗生活中,永远记得抬头仰望星空,永远保持对山河与历史的敬畏——因为,这便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脉所在。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醋都网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