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马峪乡龙石山村刘家园小组的杏林迎来丰收。金灿灿的“海棠红杏”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尽管今年受寒潮影响,产量减少至2万斤左右,但凭借独特的口感和精品化营销,杏子价格创下新高,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村民王团平告诉记者:数今年的杏儿价格高,而且杏儿收成不错,长相也漂亮。
刘家园村的“海棠红杏”生长周期仅三个多月,较其他品种提早上市,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由于该品种在全县种植区域较少,且刘家园有独特土壤条件,产出的杏子品质尤为突出,备受市场青睐。
龙石山村支委王卫平表示:他们很感谢乡里乡领导,每年推荐,每年给宣传,力度也大,再一个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都互相介绍。他们的杏儿颜色是金黄色,红黄红黄的,绿色的时候是酸甜酸甜的,放一晚上就是香甜香甜的感觉,吃了的人都说好,他们还有个优点是,甜核杏儿的核都可以吃。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户优化种植技术,推行精品分类,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动“海棠红杏”品牌化发展,帮助果农实现增收,让小小红杏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
Copyright © 2005-2025 清徐融媒 清徐县融媒体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举报电话:5722696 网上举报邮箱:qxrbs@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4120200008
便民服务热线: 匪警 110 火警 119 交通事故 122 医疗急救 120 自来水公司 5722518 煤气服务站 5724534 供电公司 5206000
社情民意通道 5711111 低保举报电话 5725596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 5732289 本报新闻热线 5722696
晋ICP备2020013838号-2